據悉,教育部明年將取消奧賽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,只保留“烈士子女”等5類。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擴大全國性加分項目使用範圍,對於仍保留加分資格的省份,加分不得超過5分。將取消地方性全部鼓勵性加分及大部分扶持性加分,其中包括地方性的體育、藝術、科技、三好學生、優秀學生幹部等加分項目。(12月17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在今年全國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基礎上,明年又將取消全國性的奧數等6項加分項目,急劇壓縮地方性加分權力、並明確分值限額,可謂大刀闊斧、大快人心。的確,在高校自主招生權越來越大的今天,在對突出事跡學生破格錄取越來越被社會普遍接受的今天,眾多的高考加分項目除了弄虛作假、製造腐敗、危害高考公平外,似乎沒有太大價值。
  但我們似乎忘了加分政策的初衷。我國的高考加分項目,大致分兩類,一類是鼓勵性的,比如體育、科技、藝術等;一類是扶持性的,比如烈士子女、少數民族、邊遠地區等。本是為了鼓勵特長、扶持弱勢,本質上是統籌公平、體現正義和人性之舉,怎奈有心人實施暗箱操作、利益勾兌,使得弊淹沒了利。可以說,陸續給高考加分政策瘦身,是一番痛苦的“領悟”。
  更應需要反思的是,為什麼本來充滿善意的加分政策,在我們的教育肌體上,就長成毒瘤了呢?要知道,類似的政策,國外並不是沒有,而且進行地很好。比如美國的SAT和ACT,其錄取依據不只是考試成績,還參考體育、文藝、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,如果你橄欖球或者籃球打得足夠好,也很可能受到名校青睞。恐怕我們缺的,不僅是制度設計上的不足,更重要的,是缺乏健康的肌體來承載這樣的政策。
  綜觀高考加分政策的前世今生,從制定、出台,到調整、變更,再到瘦身、取消,其實都是在追求一個要義,即更加公平化、人性化。可以說,我們在政策制定上不乏智慧和勤懇,奈何總是“水土不服”。其實,何止是高考加分,我們的很多政策,都難逃這樣的劫數。比如本是扶危濟困的社會保障政策,卻演變出“死人保”、“富人保”、“關係保”等怪胎。
  當這種病變擴散到社會諸多層面、領域時,這就不是政策本身的問題了,而是大環境壞掉了。所以,我們再為取消一些加分項目拍手稱道時,也應有一股悲情從心中涌出,並化此悲情為改變的動力。取消歸取消,如何重建素質教育、公平教育,需要新的探索,更需要鏟除滋生政策變異的整個土壤。
  文/王磊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讀懂高考加分一再瘦身的喜與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n55pnwi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